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希 北京报道
“从财政实力看,经历了房地产去杠杆,地方基金收入可能存在边际的好转,对城投企业的支持能力会有所回升。叠加上疫情复苏以后,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信用环境,在房地产逐步回暖情况下,不具备城投企业大规模出清的前提。因此从短期来看,城投企业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。”联合资信公用评级部技术总监周馗如是总结了对城投的展望。
近日,由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联合资信”)举办的“变局下的回归与生长——联合资信2023年度中国债券市场风险展望论坛”在京举办,联合资信总裁万华伟、联合资信总裁助理陈茵、联合见智科技有限公司信用管理部总经理王存、联合资信公用评级部技术总监周馗等出席。论坛上,周馗发表了以“2023年城投行业信用风险展望”为题的主题演讲。
周馗首先回顾了历史进程中的城投地位。周馗认为,在政策方面,从整体上来说,自2014年的“43号文”出台之后,城投“有保有压”的政策基调没有发生改变,即保经济发展和不出现系统性风险,压缩城投企业的无序融资。
聚焦到城投债,周馗分析,从总量来看,2017年和2022年城投债发行规模有所下降,其他的时候均处于上升的态势。其中2019年到2020年增速比较快,同时2020年和2021年受疫情的影响,城投债发行增长比较快。
值得注意的是城投债还本的压力。周馗将城投债的发行规模分成两部分,一部分是净融资规模,剩下的部分是城投债还本部分。“可以看到城投债还本的规模一直在往上走,而且在净融资规模持续为正的情况下,可以预见未来城投债还本的规模还会进一步增加。从2023年来看,城投债还本的规模估计会在4万亿以上。”
周馗进一步从区域差异分析了城投信用风险结构性分化。周馗介绍,在2022年的评级中,有35家城投企业存在信用等级或评级展望下调情况,其中18家级别下调;2021年存在40家城投企业信用等级或评级展望下调,从数量上略有收缩。具体来看,2022年下调企业涉及6个省份。周馗分析,2023年内,在经济回暖预期下,预计信用等级或评级展望下调的城投企业家数会有所收敛。
周馗总结,总体从中长期来看,在杠杆一直上行的大环境下,未来城投企业债务大幅往上加杠杆空间较小,城投企业投资对基建拉动的边际效应大概率呈弱化趋势,城投企业整体信用风险有所增加。从短期来看,城投债券市场融资政策或将边际收紧,同时,从财政实力来看,在资金面可能维持相对宽松,财政收入边际转暖,房地产行业恢复尚需时间等因素的对冲下,城投企业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低,但仍不排除部分尾部区域城投企业风险继续暴露的可能。
万华伟为论坛致辞并以“2022年宏观经济和债券市场情况回顾与2023年展望”发表演讲。万华伟表示,展望2023年,随着政策稳步提升,内需有望支撑我国经济重回复苏轨道,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,债券市场发行量整体有望保持稳定,债市机制体制将不断完善,信用风险整体可控。在债市风险监控及预警方面,评级机构将持续发力。
此外,论坛上,联合资信正式推出了“3C”评级产品。陈茵认为,新时代背景下,评级行业发展进入新时期,实现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各界共识,监管机构和市场都对评级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。王存介绍,联合资信和联合咨询共同合作,在深入分析投资人需求基础上推出了“3C”评级产品,该产品覆盖中国债券市场全行业近6000家发行人的、高区分度的信用评级。其以“3C”信用评级理论为支撑,创新性地提出了“经营能力+财务能力+可持续发展能力”的三维分析框架,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信用水平,能够为债券市场的参与者提供更好的信用风险服务。
( 实习生凌晨对本文亦有贡献)